首 页 关于本所 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动态 跨文化讲座 人才培养 当代比较文学 资料库
关于本所
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跨文化讲座
人才培养
资料链接
新闻动态
学者风采
内藤湖南研究
往期文章
当代比较文学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跨文化系列讲座第76讲:弘扬诗歌传统,唤起心中诗性

发布日期:2016-11-16访问次数: 字号:[ ]


弘扬诗歌传统,唤起心中诗性

黄雪嫚

       2016年11月10号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研修班导师、古典诗词及新诗创作两栖诗人宋彩霞老师,应邀来北语,为师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文化系列”讲座第76讲:“弘扬国学经典,培育诗词基因”。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钱婉约教授主持,内蒙古医科大学的三位进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诗词发展的基本情况”,讲座者着重梳理了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诞生的发展概貌,回顾了建国至今中国诗词界的几件大事:《毛泽东诗词》的出版盛行、天安门诗抄事件等,介绍了中华诗词学会及其《中华诗词》杂志走过的光辉岁月。至此,引出“诗是什么?”这样的多歧性话题,宋老师以丰富的诗家诗作为例,说明了“诗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对青年学生学诗、写诗,给予了莫大的关怀和热情的鼓励,寄语同学们学诗、写诗“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第二部分,“诗词是中华美德的艺术体现”,讲座者以“《诗》为六艺之首”、“诗言志”,到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不将诗歌放在重要位置为线索,用丰富的古典诗词文献为例证,论证了“诗是发源最早的经典”,“是表现天地万物之灵性的最神圣的艺术”,“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说明了诗歌在个人涵泳性情、培育美德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部分,“激活传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中国具有丰富而璀璨的古典诗歌遗产,如何在现代社会“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围绕这个问题,宋老师指出,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加以激活,并赋予新的元素,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彰显其本色的大美与灵机。在此,宋老师列举了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者对古典诗词熟悉与引述的案例,又列举了当代诗人周笃文《齐天乐·曹妃甸放歌》、寇梦碧《水调歌头·献给南极考察队勇士们》、郑占荣《巧手度流年》等充满现实主义情怀的诗歌,强调“必须以诗笔反映时代生活,不能与人民生活无涉”,“没有人间烟火气息的诗,不会是好诗”。在穿越古今、纵横论述中,宋老师还不时以新诗与旧体格律诗作比较,戏谑地跟同学们说:“旧体诗能让人平和,新诗则不然,旧体诗写着写着就长寿了,新诗写着写着就自杀了……”,此语虽极而言之,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引起听者的深思……

       讲座结束后,钱婉约教授点评说:宋老师身兼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及《中华诗词》编辑部主任、资深编辑,是创作与评论兼长的专家。她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中国的优秀诗歌不仅在书本上,在同学们日常学习的文学史与文学概论中,还存活在当代的众多诗歌创作者身上。希望今天的讲座,使同学们在加深对于诗歌的学术认知的同时,能够唤起每个人心中的诗性,对读诗、写诗,有进一步的认知、感受与兴趣爱好。

       在互动提问的环节,黄雪嫚同学带着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就自己的创作心得与困惑,向宋老师请教。随后,在钱婉约教授的提议下,现场播放了黄雪嫚创作、由馨老师朗诵的纪念长征八十周年的诗歌《梦开华夏》,大家也一起欣赏了宋彩霞老师的近作——同题新旧体诗《流云》的配乐朗诵。讲座在意境优美,引人遐想的天籁声中,画上了意蕴悠长的休止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