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首页 关于本所 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动态 跨文化讲座 人才培养 当代比较文学 资料库
2018年讲座
2025年讲座
2024年讲座
2023年讲座
2022年讲座
2021年讲座
2020年讲座
2019年讲座
2018年讲座
2017年讲座
2016年讲座
2015年讲座
2014年讲座
2013年讲座
2012年讲座
2011年讲座
首页
>> 跨文化讲座 >> 2018年讲座 >> 正文
2018年讲座  
徐新建教授受邀主讲跨文化系列讲座第93讲

发布日期:2018-11-05 访问次数: 字号:[ ]


比较文学研究所 王含章

2018年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举办的跨文化系列讲座第93讲在教四楼213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徐新建教授主讲,主题为“文学人类学理论前沿”。人文学院黄悦副教授主持讲座,北语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戎女也到场分享。

徐新建教授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徐新建教授本次讲座围绕着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他首先从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入手,解释了何谓“新兴交叉学科”,认为文学人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出现,对传统文学学科具有参照意义,特别是当传统学科难以处理复杂现实问题时,文学人类学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它将从过去的文学研究的分支,或者人类学研究的扩展,获得新的一种地位,就是作为一种新人类学,成为了整体人类学的另一面向。

接下来徐教授引入了两个鲜活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个案,分别对“香格里拉”概念的再生产和活态文学的侗族大歌作了研究阐释。在传统文学研究里,关注一部作品“传播-接受-消费-阐释-再生产”过程,但“香格里拉”的再生产和它所隐藏的问题却超出了传统文学的研究范围,这时,就需要文学人类学出场了。“香格里拉”原本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的一座教堂,其中的住持是基督教聂斯托里派(Nestorius)神父,暗示着欧洲基督教与远东的关联。这个概念被企业家借名创建为世界性连锁酒店——“香格里拉酒店”,还衍生出电影、歌曲等,直至最后演变为云南迪庆的香格里拉县,从而实现了从文学虚构到社会改造的循环的再生产。如今,在具体参与使“香格里拉”品牌落地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相关人士的精心筹划下,该品牌又出现了向“香巴拉国”的延伸、转型乃至替换。(见徐新建,“香格里拉”再生产——一个“希望世界”现世化,民族艺术,2015年01期.)可见,“文学人类学有可能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来克服传统的文学研究中支离破碎、各取所需的研究局限。”

侗族大歌是原生态口头传统,是活态的文学。为了让大家现场体会活态文学的独特魅力,徐新建教授播放了侗族大歌演唱的视频。徐教授说:“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不是汉族文学的补充,用汉族文学理论去解释少数民族文学是非常粗糙的。从语言和文类上看,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甚至不是同一种文学。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多文学观。文学不是一个不可数的单数名词,而一个可数的复数名词。”

之后,徐新建教授又从知识传统的角度来重新对文学人类学进行学科定位,他将人类学内部结构划分概括为“四三二一”,指出当今中国学界比较流行的是英北美框架,将人类学分为考古、体质、文化和语言四部分。徐新建教授认为这种四分法存在着严重的价值缺失。相比之下,欧洲大陆的人类学是三分,强调体质、文化和哲学三大部分。在这种三分结构的基础上,徐新建教授进一步将整体人类学概括为科学的人类学(scientific anthropology)和文学人类学(literary anthropology)两个部类,对文学人类学提出了新的学科定位。当人类学面对后现代挑战时,它的科学性遭到了质疑,这正好为文学人类学的出场创造了条件。这时的文学人类学就不只是以往被视为第三等级的学科分支,而是科学人类学的互补面,因而成为了整体人类学的半壁河山。

最后,徐新建教授还分析了科幻小说《三体》的例子。他说:“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寓言和预言。通过文学的寓言,可以让人类放缓脚步,当然也可以激发我们迅速的往前走。”文学通过讲述人类自己的故事使人成人,并且告诉我们过去的经历、现在的处境,从而指引我们走向未来。在文学人类学的意义上,文学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想象,加入对人类自我未来的猜测想象和干预之中。 “在现代文学或者未来文学的面前,我们处理的所有文学问题都是有限的。”文学人类学或许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徐新建教授精彩的案例和演说引起了听众的广泛思考和讨论。黄悦副教授总结说,徐教授对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体现了中国文学人类学过去几十年的成果和未来的方向,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投身其中做出精彩的个案研究。演讲结束后,徐教授同在座师生就文学人类学是否关注后人类问题、文学人类学如何对待文学经典与活态文学文本等话题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比较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