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两点半,由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跨文化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在人文学院320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日本关西大学教授、日本文部省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会长陶德民教授。陶教授的讲座题目是:追随张謇看1903年大阪劝业博览会 ——以《癸卯东游日记》为导游图。
围绕这个题目,陶教授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癸卯东游日记》的作者张謇。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于1894年考中状元,但之后认为办实业、办教育才是强国之路,于是其毅然选择回归故里开办工厂、学校,1903年(即癸卯年)张謇参观大阪博览会正是其本人兴办实业的转机。
紧接着,陶教授分析了张骞参观大阪博览会的契机,他指出,一方面,当时的大阪商人已经有了亚洲市场的观念,其对亚洲的贸易也已超过了对欧洲的贸易,所以大阪方面也希望中国人来参观,并发出了请帖;另一方面,张謇一直有“中国须振兴实业,责任在士大夫”“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之思,所以,张謇利用这次博览会的机会,从九州到北海道,对日本做了为期70天的全面考察。陶教授说,《癸卯东游日记》就是张謇自己的考察实录。
之后,陶教授从《癸卯东游日记》的文本出发,并结合自己搜集来的相关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地带领在座师生追随张謇的足迹领略了当时大阪博览会的盛况以及日本的发展风貌。陶教授说,张謇这次日本之行,曾先后5次进入博览会会场,并参观了遍布日本的70多家企业单位,这让张謇获益匪浅,并为其以后的实业发展提供了借鉴。但陶教授也同时强调,张謇的《癸卯东游日记》并非是对日本工业发展以及考察见闻的简单记录,其中也有其本人对学习西方文明的反思,如都市污染成为文明之累,工商业中的舞弊等。
除此之外,借着这次讲座的契机,在上海世博会即将来临之际,陶教授还为师生们介绍了全世界著名的博览会遗址,并指出很多遗址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招牌与地标,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最后,陶教授还在张謇与涩泽荣一、日本的西化与中国的发展等问题上与在座的师生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这次讲座是由我院钱婉约教授主持的,最后钱老师做了总结。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