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首页 关于本所 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动态 跨文化讲座 人才培养 当代比较文学 资料库
2011年讲座
2025年讲座
2024年讲座
2023年讲座
2022年讲座
2021年讲座
2020年讲座
2019年讲座
2018年讲座
2017年讲座
2016年讲座
2015年讲座
2014年讲座
2013年讲座
2012年讲座
2011年讲座
首页
>> 跨文化讲座 >> 2011年讲座 >> 正文
2011年讲座  
美国著名生态美学学者高博斯特来我校做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5-07-27 访问次数: 字号:[ ]


10月29日下午,美国著名生态美学学者保罗·高博斯特(P.H.Gobster)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西方生态美学研究”的讲座,这是由校宣传部和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跨文学系列讲座”第十八讲。 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庆本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保罗·高博斯特是任职于美国农业部林务局的资深社会科学家,在休闲学、景观建筑和环境研究等学科领域有着颇高造诣。他在林业局的研究主要关注人们对城市和各大受欢迎的公园、森林休闲娱乐场所的感知和使用,从而辅助林业管理工作,是西方当代生态美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代表人物。

讲座分三部分: “简介”(Introduction)、“概念”(Concept)和“应用”(Application I&II)。 高博斯特教授首先从当今美国的生态美学案例讲起,通过展示精心挑选的自然景观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了传统景观美学的局限性与生态美学的重要性,并由此点明了他25年来的主要研究目标,即“通过理解人们观察、运用和评价自然风景的方式来改善景观设计、规划和管理的效果”。

高博斯特教授简要讲述了生态美学的概念和管理方法在西方社会20世纪后期以来的发展历史,从而引出了“美学与生态的分裂”这一概念。过去的20年里,这一概念的确立引发了西方社会对自然风景的美学价值的重新思考。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对自然风景进行人工规划管理时不可将创造美丽悦目的视觉效果作为唯一目标,同时还应考虑到这一过程对生态环境与生物物种造成的破坏。应将保护生态完整作为另一重要参考指标,最终达到“生态”与“美学”的平衡才是长久之计。

高博斯特教授还结合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了“自然风景恢复”等实施计划,生动地为中国自然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方案。讲座结束后,在座同学们就“生态美学学科的独立性”等问题与高博斯特教授在互动中进行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十分融洽。会后大家纷纷表示高博斯特教授深入浅出的回答使他们受益匪浅。

跨文化系列讲座自08年5月开展以来,邀请了乐黛云、郭鹏、郁有学、马龙潜、丸川哲史、王德胜、杨慧林、陈炎、郭军、王新生、王岳川、王宁、Arthur Asa Berger、Joseph M. Conte、宁一中、曹顺庆、董学文等教授学者前来讲演,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师生、各部门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形成了校际、中外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学术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比较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