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为我校广大师生做了题为“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结构性比较”的讲座,这是由校宣传部和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跨文化系列讲座”第十一讲。
作为本学期的首场跨文化系列讲座,王岳川教授的这次讲座在举办前就受到了我校师生的热情关注。不少同学在讲座开始半小时前就已落座。讲座甫一开始,偌大的阶梯教室即已爆满。迟到的同学们只能从别的教室借来椅子或者站着听讲。王岳川教授以极具震撼力的珍贵图片和极富感染力的生动言辞展开了讲演。
王岳川教授认为,“金融9·11”使美国失去了整个世界对它的信赖。人类出现了艺术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宗教危机、生态危机几大危机的共振现象。而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等“美国后现代”大多具有几个特点:消解价值,丧失价值判断;失去内涵,无视内容,只剩形式;否定立场,只剩下游戏和做秀。这就是西方评论家所说的“胡来艺术”或“空壳艺术”,这种艺术可以直接用一个“空壳”代替另一个“空壳”。王岳川教授又认为,艺术生产和消费的几种当代模式之中,存在着美国这一国家话语霸权的操纵者。美国中央情报局调动了将近十几亿的美元,每年资助第三世界的文学艺术家,使其创作具有后殖民文化心态。中央情报局变成了美国的文化部,“文化战争”氛围中充满着权力和挤压。王岳川教授继而讲到,当今存在着看不见硝烟的文化战争,即三片文化的世界播撒(大片、薯片、芯片)、三争文化丛林法则(落后挨打,淘汰出局,弱肉强食)与三和文化(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不合法化——东方文化的边缘化。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形象被妖魔化。王岳川教授例举了近年来在美、法、日、韩发生的多起辱华事件。王岳川教授强调,即使中国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这就告诉我们,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地提升物质财富和金钱暴发,而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王岳川教授对于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层面传统的丧失和盲目的西化深表忧虑。他进而指出,东亚诸国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乃是一种文化创新。中国精神现代化应该全民展开,为人类带来更多精神价值财富。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从本民族高度向人类共同高度出发。王岳川教授认为,中国人具有知耻近乎勇的奋发图强的开放精神,我们应该在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坚持文化输出中的自主文化创新
王岳川教授机智而又激越的讲演深深吸引了在场师生。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向王岳川教授请教并进行了讨论。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张德建教授和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庆本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