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3日,来自西班牙知名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 Asunción López-Varela教授在教四楼205教室为我校师生接连做了两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讲座题目分别为“世界学术知识分布状况”(The Location of Academic Knowledge)、“媒介间性指号过程与网络女性主义”(Intermedial Semiosis & Cyberfeminism)。这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跨文化系列讲座” (校庆专场四、专场五)。我校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李庆本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在“世界学术知识分布状况”讲座中,Asunción教授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利用图表和统计数据,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当今世界学术知识的分布情况,分布结果令在场的师生极为震撼:在世界著名的检索工具及其数据库如SCI、SSCI、AHCI索引的 8,700 份国际刊物中, 86%的期刊语言为英语,即英语学术期刊占绝对主流,中国虽然为人口大国,但汉语学术文章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说明占据世界地位的学术话语权与占据世界地位的语言的话语权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世界人口地区分布的多寡没有什么联系。Asunción教授还谈到了维基百科上文章的发表情况,结果也呈现出地区的极不平衡性:其中,84%的文章的作者来自由欧洲和北美,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因特网最大用户国,中国作者上传的文章所占比例不到1%。Asunción教授呼吁中国学者和民众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世界学术活动中,为世界学术发展做出贡献。
在 “媒介间性指号过程与网络女性主义”讲座中, Asunción教授讲授了如何通过认知-符号关系、文化视角以及研究数字化环境等手段,研究媒介性质,即把媒介间性作为过程而不是作为交汇点来考虑,在这个过程中,生物物理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使得纳入其中的媒介生成符号、转换符号,直至传播符号。该综合研究方法的新颖之处在于它跨越了学科界限,通过借鉴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和有关人类生理发育的社会符号学知识,把这些研究成果与人类远距离交际的技术媒介演化特性进行综合,提出了对感知存在论和人类交际潜能新知进行修正。 讲座的后半部分谈到了网络女性主义。
参加此次讲座的有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及文艺学专业的硕士生与博士生。Asunción教授的这两个讲座都是站在学术前沿,引领中国听众进入了一个既陌生又富有魅力的学术视界,Asunción教授深厚宽广的学术功底使在场的师生为之折服,也激发了学生攀登学术之峰的雄心。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Asunción教授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并纷纷表示,这次讲座使大家大开眼界,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