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首页 关于本所 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动态 跨文化讲座 人才培养 当代比较文学 资料库
2016年讲座
2025年讲座
2024年讲座
2023年讲座
2022年讲座
2021年讲座
2020年讲座
2019年讲座
2018年讲座
2017年讲座
2016年讲座
2015年讲座
2014年讲座
2013年讲座
2012年讲座
2011年讲座
首页
>> 跨文化讲座 >> 2016年讲座 >> 正文
2016年讲座  
刘慧英研究员做“张洁的前世今生”的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6-10-16 访问次数: 字号:[ ]


刘慧英研究员做“张洁的前世今生”的学术讲座

人文社科学部 王琛璠

10月12日上午10点到12点,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刘慧英应本校比较文学研究所和宣传部的邀请,在教四楼213会议室,为北语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张洁的前世今生”的精彩学术讲座。这是本校跨文化系列讲座第73讲。

刘慧英老师以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无字》为中心,展开文史互证,探究张洁的性别文化立场,剖析其创作风格的演变历程。她先以张洁1978年登上文坛为界限,将张洁一生归结为前世和今生两个阶段,而后对照分析张洁1978年前的个人生活和1978年后的创作历程,认为张洁一方面有着仇恨父亲的性别立场,因而总是将母女所受的苦难都归因于父亲的缺席和失责;另一方面,张洁一生都在寻找真正的男子汉,在一定程度上又崇拜男权中心文化。刘慧英老师高度评价张洁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张洁的成功既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因素,也跟张洁极具特色的个人化写作特点密切相关。

会场气氛热烈,70个座位的会议室早就座无虚席,后来的同学不断到隔壁办公室搬来椅子。演讲结束后,听众围绕张洁小说中体现的自恋倾向、张洁与萧红的比较、如何构建合理的性别秩序等问题向刘慧英研究员提问。刘慧英老师一一作答,她再次强调张洁的创作有其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和倾诉欲望,读者应给予充分理解;同时,她认为性别秩序的合理化建构任重而道远。

本次讲座由李玲教授主持,研究生院赵璞副院长、外国语学部冯会茹老师也与同学们一起聆听了讲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比较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