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比较所 苏葆荣
2019年3月11日16:00-18:00,北京语言大学跨文化系列讲座第97讲在教四楼213会议室举行,讲座由比较文学研究所、中华文化研究院、宣传部共同举办。本讲主题为“汉语语境里的‘经’与‘经学’:兼与西学进行比较”,主讲人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黄保罗教授,主持人为陈戎女教授,与谈人为张华教授,来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众多中外硕博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
主持人陈戎女教授代表主办方介绍了黄保罗教授。黄保罗教授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汉学博士、西方哲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现任国际学术期刊《国学与西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Helsinki))和《博睿中国神学年鉴》(Brill 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Leiden and Boston))主编,兼任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教授长期从事大国学、西方文明与中国的相遇和对话、汉语学术神学、马丁·路德思想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与国内外多所大学有交流和合作。
讲座伊始,黄保罗教授向大家简介多年来自己先后的研究领域:《老子》研究,基督教研究,国学与西学的对话等研究。黄保罗教授辨析了“神学”、“经”、“经学”、“经典”等讲座涉及的概念,然后提出讲座主要涉及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经”及其确立的历史及标准,二是“经”如何成为“经典”。
讲座中,黄保罗教授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汉语语境里的“经”,二、汉语语境里的“经学”,三、西学(人学和神学)里的“经”及其确立的历史和标准,四、西学视野的“经学”,五、中西比较视野的“经”与“经学”,六、儒学在欧美推行中的“经学”问题:权威来自何处?七、反思《圣经》与儒“经”,八、人学视野中的“经”与“经典”。
第一部分“汉语语境里的‘经’”,黄保罗教授主要论述了(儒)“经”及其确立的历史和标准,“经”变成了“经典”:科举制的幻灭与读经科的废止。第二部分“汉语语境里的‘经学’”,主要内容有:“尊经时代”的“经学”,“尊经时代”的“经学”内涵,“尊经时代”的“经学”形式,现代社会里的“经学”,现代社会里的“经学史”,现代社会里的“文献学”等。
在第三部分“西学(人学和神学)里的‘经’及其确立的历史和标准”中,黄保罗教授认为:人学中的“经典”(Classics)是开放性的,不固定而可变的,如哲学、文学、历史等经典;宗教神学中的“经”(Canons, Scriptures, Bible,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是封闭性的、固定而不可变的,如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关于此,黄教授以“基督教各宗派的圣经正典”与“圣经正典及流传情形”等为例进行了论证。
第四部分为“西学视野的‘经学’”,主要介绍“解经学”(exegetics)(历史形态批评法、高等批判、低等批判法),与“诠释学”(hermeneutics)(意识形态批判法、读者批判法)。第五部分“中西比较视野的‘经’与‘经学’”,主要探讨儒学之‘经’是否能接受西学之‘经’的标准,如儒学之‘经’是从下往上的人文经典还是从上往下的神圣启示。
第六部分是“儒学在欧美推行中的‘经学’问题:权威来自何处?”黄保罗教授认为,之所以为“经”:形而下的根据是可变的,有人为的、社会学与伦理道德意义、政治意义、功利主义的根据等;形而上的根据是永恒不变的,有上帝的启示、神圣的根据等。由此,论及“全球化的国际语境的期待”、“儒‘经’能提供什么”、“反思为什么、在什么意义上以及应该如何来读‘经’”。
第七部分“反思《圣经》与儒“经””,黄教授主要从作者、本质、特点、内容、读者(态度/诠释)、面对偶像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第八部分“人学视野中的‘经’与‘经典’”,讲座主要从人学、作为上帝话语的“经”、作为记录历史文化知识的“经典”、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经典”四方面,提出了以下观点:“经”应该能够在灵、魂、肉三个层面都发生影响;作为上帝话语或神圣启示的“经”,主要涉及“灵”;作为历史文化的“经典”,主要涉及“肉体”;作为文学的“经典”,主要涉及“魂”。
与谈环节,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张华教授认为:如果以《古兰经》为例,应该更能支撑和提升黄保罗教授在讲座中所提出的学术观点,因《古兰经》不可辩、不可译、固定不变而更有权威性。张华教授还以2013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圆桌会议主题“经文辩读”及其引发的讨论为例,指出:“经”是汉语语境中的“经”,在论儒学之“经”时不能西方化;儒学之“经”,既然中国人称为“经典”,“辩读”也适用于这些文学“经典”;“经文辩读”可用于所有文学研究,这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和世界比较文学发展都很重要。
问答环节,两名留学生提了问题:中国的“经”中哪些“经”更重要,如何判断一个文本是“经”还是“经典”。黄保罗教授逐一解答。最后,主持人陈戎女教授进行了总结:一个群体或一个国家,要构建自己的身份,就要有‘经’与‘经学’;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注意如何看待我们的“经”与如何看待他人的“经”,也要关注他人怎么看待我们的“经”;这些在黄保罗教授的讲座里都有体现,也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和学术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