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首页 关于本所 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动态 跨文化讲座 人才培养 当代比较文学 资料库
往期文章
首页
关于本所
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动态
跨文化讲座
人才培养
当代比较文学
资料库
首页
>> 正文
往期文章  
当代北美华文创作座谈会纽约举行

发布日期:2016-06-16 访问次数: 字号:[ ]


当代北美华文创作座谈会17日在美国纽约举行,数十位来自加拿大、美国的华人作家现场分享了自身的创作经验。

活动主办方美国《侨报》总裁游江在致辞中说,《侨报》创刊26年以来一直坚守着副刊这个文学阵地。在新媒体挑战平面媒体之时,文学副刊这一独有的资源却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即使《侨报》6月1日即将改版,副刊仍会坚持办下去。

来自休斯敦的文学评论家陈瑞林说,我们这一代作家带着行囊来到他乡,拥抱新的生活,创造新的文化。我们不是无根的一代,我们要讨论的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价值如何实现。

曾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的作家陈河来自加拿大多伦多,他以自身写作经历提醒现场文学界人士,注意不要重复写以前的老题材,“要利用好自己的写作资源”。

从医生转行写小说再又从事影视创作的施雨也从自己这几年在国内打拼的经历强调要在市场和作品之间找到平衡。

来自洛杉矶的作家施玮讲述了自己灵性文学艺术创作的经历,旧金山的作家吕红也解析了海外华人女性文学创作的现状,美国《彼岸》杂志总编宣树铮则强调了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性。91岁高龄的著名作家王鼎钧以幽默的语言对现场部分作家进行了点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者周励等多位作家也分享了各自感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比较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