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纽约的美籍华裔作家、评论家董鼎山先生于12月19日上午在纽约一家康复中心因心脏病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董鼎山自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开设专栏,在《读书》《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普及当代欧美文学,成为当时文学青年了解当代世界文学的桥梁。“他的过世对文学界又是一大损失,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文艺复兴中董先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善在得知董鼎山过世后感叹。
董鼎山生于1922年,浙江宁波人,在上海复旦附中读书时即开始为柯灵所编刊物撰稿。1947年赴美学习后定居美国,著有《纽约客书林漫步》《西窗漫记》等多种著作,中英文作品散见于中美报刊。身在美国心在中国,董鼎山在尼克松访华后每年申请回国签证。1978年董鼎山终于得到探亲允许,回到中国后与几十年未通音讯的文坛老友恢复了联系,并开始在刚刚问世的《读书》杂志开设《纽约通讯》专栏,向读者介绍、论述、剖析现当代欧美作家与作品,这一专栏成为当时中国知识界开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极大地影响了“文革”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
在中国文化新启蒙运动的上个世纪,董鼎山是催晓的雄鸡。“他就像一把钥匙,为当时对外界一无所知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他在《读书》杂志上撰写文章,向读者介绍欧美、拉丁美洲文坛的作家、作品,介绍面涉及很广,当时喜欢读书的中青年都追着看。”陈子善回忆,“当时大家能看到的基本都是18、19世纪的欧美文学、苏联文学,对20世纪情况的了解几乎是空白。董鼎山先生就像一个补课老师,告诉读者整个20世纪的文学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从象征主义到现代派文学再到魔幻现实主义。”
董鼎山毕生笔耕不辍,定居美国近70年,出版了二十几部著作,特别是近几年,他每周给《美国侨报》写专栏随笔,写作范围广泛,涉及时事、文学、政治、新闻、经济和美国大选方方面面,文采新颖,风格辛辣,引人入胜,被誉为中美文化交流大使和里程碑式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