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本所 研究人员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研究动态 跨文化讲座 人才培养 当代比较文学 资料库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跨文化系列讲座第75讲:多重身份下的吕红博士跨越文化之旅

发布日期:2016-11-15访问次数: 字号:[ ]


多重身份下的吕红博士跨越文化之旅

比较文学研究所 张醒

2016年11月1日下午,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红杉林》美洲华人文艺总编,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员吕红博士应邀前来北语,为师生们带来“跨文化系列”讲座第75讲:“文坛中的柔性与韧性——海外女性文学流播及嬗变”,讲座由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戎女教授主持,比较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阎纯德教授、比较文学研究所赵冬梅教授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了此次讲座。

陈戎女教授重点绍介了吕红博士。她集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红杉林》美洲华人文艺总编、俄亥俄大学研究员多重身份集于一身,同时还是一位成就突出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国情人》、散文集《女人的白宫》等等。她所主编的《红杉林》杂志在北美已出刊十多年,汇聚了大量优秀的华文作家,十分不易。华文女性文学研究者,同时也是华文女性文学作者的吕红博士,如今跨越中美文化,在跨文化讲座开讲。

吕红博士首先自述她的女性文学研究史,还在国内时,她就非常关注女性文学。她告诉我们,女性文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政治诉求到男女差异,再到女性的存在状态,目前到了多样化叙述的阶段。(谈到这里,吕红博士即兴提起当前的美国大选,她表示希望希拉里当选,尽管她也有问题,那意味着女性在政治领域终于能和男性平起平坐了。)吕红博士特别指出,女性在爱与性上有特别关注点,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华文文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跨国婚姻,并非为了爱而爱、为了性而性,而着眼于表现人的生存处境之荒诞。这些来自中国的异乡人,面对着传统断裂与文化冲突,生存压力与人的需求,终于堕入边缘人的境地,使其觉得美国“天堂与地狱交织、极自由又极不自由”。吕红博士主张以女性视角表现女人的迷惘,男性对女性的限制与伤害,以及女性生存的具体境遇,为此要以女性逻辑与世界打交道。她不赞成传统与现代女性的划分,吁求一种原生态的、未经男性话语也未经其它话语叙述的女性观。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不存在主流与边缘之分,边缘有时更具美感。

吕红博士谈海外女性文学时,特别结合了自身的创作经历。她谈到北美创作对其的影响,梳理出一条“华侨文学—留学生文学—新移民文学”的线索。在文化上,美国的多元文化影响也很大,如她定居的旧金山,是同性恋大本营,首开美国同性结婚的先例。谈及具体作品,吕红博士提到有专家这样评价:“《美国情人》蕴含着广阔的社会历史内涵,展现了北美移民生活的新画卷,是一部难得仅有的描写美国华人政治生活的作品。”她在其小说中有意地将中国女人与美国男人穿插起来,意在造成一种冲撞,从而反映美国社会的形态与生态。而在她即将出版的小说《世纪家族》中,通过海外和国内不同的知识分子跨世纪的兴衰,各自人生道路的选择,折射形形色色的社会变迁,探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她在新小说里面使用了新的视角和手法。早在她还是个国内签约作家时,就关注张洁、王安忆、铁凝等女作家作品,受新写实、魔幻现实主义等先锋创作影响。去美国后,她们华文女性作家未丢失精神价值与人文追求,反而找到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新的故事与结构,在流播和嬗变中创造了一种跨文化价值。

吕红博士发言完毕,三位教授展开了轻松而热烈的讨论。陈戎女教授率先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总结了吕红博士的发言报告。阎纯德教授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海外华文文学及相关协会的历史。包括美国、法国、德国以及南亚、东南亚,世界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华文协会有点“占山头”的意思。阎教授认为这是好事,因为中国文化一直谈要“走出去”,而她们已经在海外深深扎下了根。最后谈到当前文学不景气的现状,阎纯德教授坚信“文学不会死”,连说了两遍,并寄希望于在场的同学们,更多介入文学研究与创作,将来出有影响的作家。陈戎女教授高度评价和肯定了阎纯德教授的讲话。

主攻华文文学研究的赵冬梅教授强调吕红博士的多重身份,集作家、研究者和编辑于一身。我们以前只能通过文本和影视改编接触华文文学,今天多元文化经历下的吕红博士,提供了现场感,因而非常珍贵。随后赵冬梅教授提了两个相关问题:1、华人中文写作作家与英文写作作家之间有无互动?2、海外华人作家与国内作家有无互动,他们之间有无影响?对于第一个问题,吕红博士以哈金为例,他是第一代移民,母语非英语,他的英文作品却将美国文学奖一网打尽,让美国注意到华人的创作。他的写作采用的非国内传统视角,而是西方视角。这或许是他的作品产生反响而我们国内作家没能产生反响的原因,因为海外关注中国必有其选择。哈金是吕红博士的朋友,多有交流,他也曾为她举办的比赛担任评审,而吕红博士与国内很多作家也都是好朋友,同时她也承认,由于位置和时间问题,造成了一种隔膜,她对国内创作目前可能知之不多。

提问互动环节。孟照雍同学问了“美国男人拯救中国女人”的叙述套路和“中国女性的地母形象”问题。吕红博士分别结合文学写作和一些社会现实进行了回答。比如中国女性的地母形象,反映出中国女人更加坚韧,更有包容性。

讲座结束前陈戎女教授指出了吕红博士的另一重身份,她是协会会长,即责任重大的组织者,吕红博士团结北美华人作家,办刊物,功德无量。这点得到吕红博士的赞同。本次讲座为海内外华文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一次交流的契机,也为北语的同学们了解海外女性文学打开了一扇窗口。

 

2016年11月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